

秋天的大東
適合 初級但體力良好的行山者
位於大嶼山中部的大東山(Sunset Peak),高869.9米,是香港第三高的山峰,屬於鳳凰徑第二段,每年秋冬均是登山大熱之選。大東山及二東山山頭長滿香港原生植物「芒」,俗稱芒草,因此不少遊人均被這大片的金黃芒草海吸引,並透過社交媒體發揚光大,遊人數目有增無減,旺季之時更出現人龍,需要排隊上山。大東山整體路況良好,但上下坡幅大,需一定體力,不怕旺季人潮擁擠的話,是很值得一去的美麗山峰。
路線概覽
伯公坳 至 南山
路線總長:6.5公里 (無中途撤退點)
路程:約4.5小時
鳳凰徑2段(伯公坳 至 南山)
大東生態: 芒

每年大概十一、十二月都是芒草盛開的季節,大東山及二東山都長滿芒草,漫山芒草配上太陽逆光映照,確實迷人。

芒草是各種芒屬植物的統稱,於大東山普遍所見的是芒俗稱茅丁,英文名是Chinese Silvergrass,花果期為7-12月,台灣俗稱它為芒花。秋冬大家見到一片芒草海便正是其開花季節,因此感覺稱它芒花似乎更貼切。剛開花時芒花呈粉紅色,至結果之時便轉為淡黃色,在陽光的映照下顯得金光閃閃。用心細看的話,可以見到其種子呈小穗狀生於其花之間,大風一吹便能為其播種。
資料來源: 香港植物標本室

此外,芒除了成為大家秋冬觀賞的植物外,還是小型鳥類如麻雀的糧食。
大東歷史: 爛頭營石屋群
「爛頭營」取名來自英文Lantau,該處有不少石屋,有指石屋是由外籍傳教士聘請大嶼山人於約1920年代興建,據說是一群原住廣州的外籍傳教士作營舍及退修之用,並由當時的「爛頭營居民協會」著手興建。
二戰期間,協會成員因交戰國國籍身份被拘禁,直至戰後才重新運作,將石屋擴建,以容納更多營友。
根據大嶼文化工作室社交媒體帖文,現在少部分石屋由爛頭營義工負責管理,屬於私人地方,偶爾有村民或義工會到來為山頭進行義工工作例如維修及沿路順道清理山徑垃圾等。
資料來源: 大嶼文化工作室
千變萬化的景色
以為大東山只有秋冬芒草?少年你太年輕了!其實盛夏的大東山有另一番景致,就是夏季銀河。只要碰到無雲及能見度高的高清日子,算好日子、時間和方向,就能拍到石屋與銀河的美照了!而夏季能於晚上較早時間拍攝銀河,不一定要過夜或捱眼瞓,因此是個較輕鬆能拍攝到石屋銀河的時機。
山上天氣變化大,大東山上的日出和雲海都是不可多得的景致。大東山高869.9米,偶爾雲層比山更低,在春天濕暖時份較大機會遇上雲海,讓人有如騰雲駕霧之感。大家可以參考天文台的「香港高空氣觀測」,看準即日的空氣溫度和露點溫度,以判斷當日看到雲海的機會,看準時機才出發。
資料來源: 可觀自然教育中心暨天文館
此外,於秋冬季節,假如遇上好天氣,在日出太陽的側光映照下,倘大片的黃金芒草海呈現眼前,芒花無私地讓日光灑下於自己身上,閃爍的光芒映入遊人的眼簾,很是壯麗。
大東變化
遊人增加
自社交媒體與打卡風氣的興起、大東山2010年登上歌手陳奕迅的EP《Taste the Atmosphere》封面、近年疫情不得外遊令行山人士倍增,秋冬到訪大東山的遊人實在有增無減,對環境也造成不同方面的影響。
山徑垃圾問題
人多自然垃圾多,而近年自發不怕蝕底幫忙執垃圾的人也有所增加,但義工或有心人執垃圾的速度似乎比不上遊人亂丟垃圾的速度。
山火前後
此外,2021年12月還連續兩週發生山火,把好端端的山頭燒至焦頭爛額,實在令人痛心。而大家平日見到的林木均須時生長,植林區更須時約十多年,因此請大家切記勿留火種,避免造成山火。
山徑設施
另一邊廂,近年漁護署在沿路加設了觀景台和一些坐椅供遊人休息,以大石堆砌梯級也較平衡了遊人承載力、貼近自然環境面貌等考量,伯公坳的山徑入口也增設太陽能流動洗手間,是以對環境較少影響的方法增設設施。
山徑問題
最後,而此處最明顯的便是山徑擴闊了,而且似乎很難逆轉。走正路,是遊人唯一想到訪而又可以幫忙避免加劇情況惡化的方法。石頭梯級的設計原本就是為遊人而設,堅硬耐用,甚少需要維修,但遊人卻有多種理由不走,偏偏走在旁邊泥路上,實在不建議。請支持和鼓勵朋友們走正路吧!
沿途景點
01 / 08
1
伯公坳
伯公坳為順走鳳凰徑二段的終點,同時為鳳凰徑三段(經鳳凰山往昂坪)的起點。
2
一號觀景台
由伯公坳上走至約650米處,便會來到估計是2020年新建的一號觀景台。此處可俯瞰左方貝澳至前方長沙一帶海岸線的景色,並可向右方遠眺鳳凰山的美態。
3
跳板石
由伯公坳前往大東山山頂期間,便會經過跳板石,顧名思義就是一塊貌似跳水選手用的跳板似的石頭。由於石頭下方約一個人身高位置已有立足位置,因此選對角度提起雙腳的話,可以拍出似是在懸崖般的「照騙」呢。但礙於此處遊人絡繹不絕,拍照需要排隊,所以筆者也放棄拍照留念了。
【注意】 通往跳板石的路甚為陡峭,建議帶備行山杖扶助。
4
山徑修復
為避免因遊人增加而導致山徑擴闊及水土流失加劇,政府部門於大東山鋪出石砌步道,引導遊人「行正路」,讓路旁植被有機會天然修復。
5
秋季芒草海
由伯公坳下車約300多米高起步,上走到登至約700多米,便開始看到路旁兩邊芒草海洋遼闊,但其實大家不用這麼快著急爭位影相,因為好戲在後頭,及至山頂和爛頭營有更多更大片的芒可以讓大家拍照呢!大家可以先有序登頂,以免阻塞山路;但同時注意避免開拓新的小路,保持山野無痕。
6
爛頭營石屋
走過大東山山頂後,繼續向爛頭營方向進發的話,就會看到數間俯伏於山脊上的小石屋,它們背負着歷史,屹立於山上渡過了多少個秋冬,近年一直看着遊人熱情地到來拍照。拍攝風景照的話絕對是錦上添花。
7
雙東坳
由南山到雙東坳都是持續的爬升,到達雙東坳後路途會開始較輕鬆。繼續前行便是爛頭營,向北便可望大嶼山第三高峰——蓮花山。
8
鳳凰徑二段
鳳凰徑二段的起點,位於南山,附近亦有南山營地。
後記
多年來不論是親眼目睹還是網上看到,都有不少人無甚準備就上山,但其實初段已經是無間斷的爬樓梯登山,坡度升幅超過500米,雖然不計登頂一段路況良好,但對於新手來說需要一定體力,整段路幾乎在山脊上遊走,請做好防曬及補水準備。登大東山山頂一段泥路斜度較高,建議準備行山杖。
筆者分別於2015、2020、2021及2022年到訪大東山,剛好拍照能對比山徑情況,發現被擴闊不少,估計在人多擠擁的日子,大家心急上落山,爬頭時不免把山徑越走越闊。明明有堅固石頭堆砌好的樓梯,卻還是走在旁邊的泥地斜路,甚至踏在植物上,久而久之植被後退,斜路越見寬闊,加上天然水土流失,情況只會越來越嚴重。每個人都以為自己一腳何足輕重,但人人如此便不可小覷了。此外,還有亂拋垃圾、採摘芒草、山火等人為問題。對於更多香港人懂得欣賞大東山之美是高興的,但對於山徑被擴闊、環境被污染或破壞、山頭被燒毀等行徑卻是無比憤怒。希望大家將心比己,我們都只是郊野的過客,以盡力無痕及不影響大自然生態的態度去和山野共存。
交通資訊
去程交通
新大嶼山巴士: 3M、11、11A 東涌站巴士總站 ↔ 伯公坳; 23 東涌達東路巴士總站 ↔ 伯公坳
回程交通
新大嶼山巴士: 3M 南山三屋村 ↔ 東涌站巴士總站
作者簡介
香港山女
《山系手記 - 香港100條行山路線》作者(2020年6月出版),曾於《晴報》撰寫每週專欄《上山樂山》3年,分享香港行山路線資訊。致力推廣源頭減廢、山野無痕等,身體力行行山順便執垃圾,愛登山、文字、攝影及生態,介紹香港的生物多樣性。